021-34306661
納米二氧化鈦制備及應用
(上海匯精亞納米新材料有限公司)
納米材料是一種新型材料,一般是指粒徑小于100nm的超微顆粒。這種超微顆粒具有表面積大,表面活性高,良好的催化特性,它具有金屬和非金屬的特異性能。
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,納米材料被不斷開發并合理運用于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,如:納米二氧化鈦、納米二氧化硅、納米碳酸鈣、納米氧化鋅等等,他們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,人們對其要求也越來越高。
就納米二氧化鈦而言,由于它具有極大的體積效應、表面效應、光學特性、顏色效應,故在光、電及催化環保等方面顯示出其特殊性質,作為一種新型材料,其應用領域日益廣泛。
一:納米TiO2粉體的制備
由于納米TiO2具有許多優異性能,其用途相當廣泛,因而其制備受到國內外的極大關注。目前制備納米TiO2粉體的方法主要有兩大類:物理法和化學法。
1.1物理法
制備納米TiO2粉體的物理法主要有濺射,熱蒸發法及激光蒸發法。物理法制備納米粒子是最早的方法,它的優點是設備相對來說比較簡單,易于操作和易于對粒子進行分析,能制備高純粒子,還可制備薄膜和涂層。它的產量較大,但成本較高。
1.2化學法
制備納米TiO2粉體的化學方法主要有液相法和氣相法。液相法包括沉淀法、溶膠——凝膠法和W/O微乳液法;氣相法主要有TiCl4(四氯化鈦)氣相氧化法。液相法反應周期長,三廢量較大,雖然能首先得到非晶態粒子,高溫下發生晶型轉變,但煅燒過程極易導致粒子燒結或團聚;氣相氧化法具有成本低、原料來源廣等特點,能快速形成銳鈦型、金紅石型或混合晶型TiO2粒子,后處理簡單,連續化程度高。但此法對技術和設備要求較高。
(1)均勻沉淀法制備納米TiO2
納米顆粒從液相中析出并形成包括兩個過程:一是核的形成過程,稱為成核過程;另一是核的長大過程,稱為生長過程。當成核速率小于生長速率時,有利于生成大而少的粗粒子;當成核速率大于生長速率時,有利于納米顆粒的形成。因而,為了獲得納米粒子必須保證成核速率大于生長速率,即保證反應在較高的過飽和度下進行。
均勻沉淀法制備納米TiO2是利用CO(NH2)2在溶液中緩慢地、均勻地釋放出OH-。其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下列反應:
CO(NH2)2+3H2O=2NH3·H2O+CO2↑NH3·H2O=NH4++OH-TiO2++2OH-=TiO(OH)2↓TiO(OH)2=TiO2+H2O
在這種方法中,不是加入溶液的沉淀劑直接與TiOSO4發生反應,而是通過化學反應使沉淀在整個溶液中緩慢地生成。向溶液中直接添加沉淀劑,易造成沉淀劑的局部濃度過高,使沉淀中夾有雜質。而在均勻沉淀法中,由于沉淀劑是通過化學反應緩慢生成的,因此,只要控制好生成沉淀劑的速度,就可避免濃度不均勻現象,使過飽和度控制在適當范圍內,從而控制粒子的生長速度,獲得粒度均勻、致密、便于洗滌、純度高的納米粒子。該法生產成本低,生產工藝簡單,便于工業化生產。
(2)溶膠——凝膠法
溶膠——凝膠法是制備納米粉體的一種重要方法。它具有其獨特的優點,其反應中各組分的混合在分子間進行,因而產物的粒徑小、均勻性高;反應過程易于控制,可得到一些用其他方法難以得到的產物,另外反應在低溫下進行,避免了高溫雜相的出現,使產物的純度高。但缺點是由于溶膠——凝膠法是采用金屬醇鹽作原料,其成本較高,其該工藝流程較長,而且粉體的后處理過程中易產生硬團聚。采用溶膠——凝膠法制備納米TiO2粉體,是利用鈦醇鹽為原料。原先通過水解和縮聚反應使其形成透明溶膠,然后加入適量的去離子水后轉變成凝膠結構,將凝膠陳放一段時間后放入烘箱中干燥。待完全變成干凝膠后再進行研磨、煅燒即可得到均勻的納米TiO2粉體。
有關化學反應如下:在溶膠——凝膠法中,最終產物的結構在溶液中已初步形成,且后續工藝與溶膠的性質直接相關,因而溶膠的質量是十分重要的。醇鹽的水解和縮聚反應是均相溶液轉變為溶膠的根本原因,控制醇鹽水解縮聚的條件是制備高質量溶膠的關鍵。因此溶劑的選擇是溶膠制備的前提。同時,溶液的pH值對膠體的形成和團聚狀態有影響,加水量的多少會影響醇鹽水解縮聚物的結構,陳化時間的長短會改變晶粒的生長狀態,煅燒溫度的變化對粉體的相結構和晶粒大小的影響。總之,在溶膠——凝膠法制備TiO2粉體的過程中,有許多因素影響粉體的形成和性能。因此應嚴格控制好工藝條件,以獲得性能優良的納米TiO2粉體。
(3)反膠團或W/O微乳液法
反膠團或W/O微乳液法是近十年發展起來的一種新方法。該法設備簡單,操作容易,并可人為控制合成顆粒的大小,在超細顆粒,尤其是納米粒子的制備方面有獨特優點。反膠團是指表面活性劑溶解在有機溶劑中,當其濃度超過CMC(臨界膠束濃度)后,形成親水極性頭朝內,疏水鏈朝外的液體顆粒結構。反膠團內核可增溶水分子,形成水核,顆粒直徑小于100?時,稱為反膠團,顆粒直徑介于100~2000nm時,稱為W/O型微乳液。反膠團或微乳液體系一般由表面活性劑,助表面活性劑,有機溶劑和H2O四部分組成。它是一個熱力學穩定體系,其水核相當于一個“微型反應器”,這個“微型反應器”具有很大的界面,在其中可以增溶各種不同的化合物,是非常好的化學反應介質。反膠團或微乳液的水核尺寸是由增溶水的量決定的,隨增水量的增加而增大。因此,在水核內進行化學反應制備超微顆粒時,由于反應物被限制在水核內,最終得到的顆粒粒徑將受水核大小的控制。反膠團或微乳液法制備納米TiO2是利用TBP(磷酸三丁酯)為萃取劑,煤油作稀釋劑,在室溫下萃取金屬鈦離子,同時控制條件使其形成有機相的反膠團溶液,將該溶液在室溫下以氨水反萃,控制氨水用量和濃度,將得到的沉淀物洗滌干燥焙燒,即獲得納米TiO2粉體。反膠團或微乳液法可利用膠團大小來控制微粒尺寸,在納米粒子制備中具有潛在優勢,但這種方法剛剛起步,有許多基礎研究要做,反膠團或微乳的種類、微觀結構與顆粒制備的選擇性之間的規律尚需探索,更多的用于超微顆粒合成的新反膠團或微乳液體系需要尋找。 (
4)TiCl4氣相氧化法
氣相法制備納米TiO2比較典型的是TiCl4(四氯化鈦)氣相氧化法。該法以氮氣作TiCl4的載氣,以氧氣作氧化劑,在高溫管式氣溶膠反應器中進行氧化反應,經氣固分離,獲得納米TiO2粉體。在此過程中,停留時間和反應溫度對TiO2的粒徑和晶型有影響。其反應原理:氣相反應器中,反應物的消耗對粒子成核速率的影響比對生長速率的影響大,因為成核速率對體系中產物單體過飽和度更加敏感。隨著反應進行,過飽和度迅速降低。反應初期以成核為主,而在反應后期成核終止,以表面生長為主。通常在高溫下反應速率極快,延長停留時間,只是延長了粒子生長時間,因此產物粒徑增大,比表面積減小。同時,停留時間延長,銳鈦分子簇有足夠時間轉變成金紅石分子簇,使金紅石含量增大